长沙人在饮食上向来以“重口味”著称,但吃素食品的不只是味道
素餐馆就餐,食客们特别看重餐馆的氛围。均为余志雄 摄
素餐馆的大师傅,特别注意菜品的摆盘,尽量让每道菜都成为一道艺术品。
一道香菇粉丝,让人无限遐想。
自制的豆腐,上面盖的是南瓜汁。
记者 周 斌 实习生 叶彬彬
如今,素食主义早已同环保、公益等名词一样,代表了一种生活追求,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已有相当大的市场。长沙人在饮食上向来以“重口味”著称,现在也有部分人开始接受素食理念了,长沙街头那大大小小十多家素食餐厅,莲境素食、八吉祥、静心莲、三千界、麓山寺、和善家园、卓玛莲味里络绎不绝的食客就是证明。与吃大餐不同,长沙人吃素食,除了口味,更看重的是它独特的文化氛围等因素。
品氛围:高雅氛围心自静
走进长沙的任意一家素食餐厅,绝少看到诸如觥筹交错、吞云吐雾、人声鼎沸的场面,许多餐厅更是在醒目位置注明“本餐厅禁烟、禁酒”。素食餐厅里的每一句梵唱、每一幅壁画、每一盏清茶,都是为了营造出一种舒适、静谧的氛围。素雅用心的装潢,低调的灯光,仿佛能涤洗心灵,让你焦躁的心情安静下来。
在妙如莲素食餐厅里,餐厅不设收银台,没有人收费,只设功德箱,由食客随心意投放;餐厅没有菜单,依据顾客人数、口味,由厨师均衡营养配菜。女店主妙妙介绍,箱内收集的款项,除去维持会所日常必需开支和成本,多余的款项都将用于社会公益,平常还会组织书画等文艺交流会。作为老顾客的欧阳先生是一名书法老师,非常赞赏妙如莲这种不以盈利为目的方式,他说:“顾客和店主的相互信任让我感觉非常舒服,为我们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有的素餐厅成为湘剧、昆曲的“娘家”,大家在这里更看重交流学习的收获,味蕾的享受倒在其次。
品食材:简单材料家常菜
素食餐厅的食材选择范围其实不多,豆制品、菌类、时令蔬菜,基本就是这三大块,注重“天时地利人和”,顺应自然法则来享用这些食物,新鲜的时令蔬菜是每家素食餐厅的主要标配。
莲境素食店的曾老板告诉记者,他们的食材大部分购自长沙的有机蔬菜基地,一斤蔬菜里只有最新鲜的六两能够上桌,供顾客享用;店主还会利用传统工艺榨取花生、胡麻籽、菜籽等油料作物,为的就是给顾客货真价实的素食享受。一道南瓜养生羹,金黄的浓汁中泛着点点或红(枸杞)或白(百合)的“小舟”,口感细腻温润,可它没有添加一滴油,食材就是南瓜,经过蒸、煮等简单工艺,便像艺术品一样呈现在食客们面前。
品厨艺:湘味素食自成一派
长沙的素食馆推出的大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斋菜,而是以素食为材料,做出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菜肴。大部分的素食餐厅会忌“五辛”(葱、大蒜、荞头、韭菜、洋葱),忌“五荤”(韭、薤、蒜、芸薹、胡荽)。由于缺少了众多调味品,想要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素食对厨师确实是个考验。彭健曾经是长沙某西餐馆大厨,去年起在素食馆就职,为应对湘菜中的“高汤”,他硬是把红萝卜、甘蔗、香菇等作原料,熬成了调味的“高汤”,食客们反映还不错。
素食的菜品并不像想象中只有清水煮萝卜白菜,少油、少盐、少辣却不令人难以下咽。在炎热的天气下,清淡口味的素食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还原食材本身最真实自然的味道,让人食欲大开。同时,在结合本土饮食的情况下,湖南素食不断融合湘菜精华自成一派,以湖南本土烹饪工艺为主,结合大众口味,制作“湘味素食”。如“干锅茶树菇”就是一道典型的“湘味素食”,一般素餐馆都有,口味微辣却没有多余的一丝油腻,年糕的Q弹和茶树菇的鲜美组合在一起,让首次品尝素食的顾客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