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沙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三个共同”的发展,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十二五”以来,全县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支出累计达257亿元,2011年民生投入为47.89亿元,2014年为76.63亿元,四年时间民生投入增加28.74亿元,增长60%。民生投入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0%,全县基本公用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升,民生事业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学有良教
“十二五”以来,财政教育支出35.99亿元,教育总支出接近40亿元,重点支持了基础教育学校、中职学校、高校的新建和改扩建,支持落实了免费义务教育、高中及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职学生助学金等政策。教育的大投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荣获了全国“均衡教育”先进县、全省教育投入先进县、全省教育督导评估三项第一等称号。
病有好医
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范围,使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县村级卫生室推广。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2014年提高至每人每年320元。
老有优养
“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拨付养老及社会保险资金12.71亿元。全国首批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提标工作,城乡居民养老金从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今年的每人每月100元。
困有所济
“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拨付抚恤、优抚、医疗救助及其他临时救济等补助资金9.48亿元,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完善了城乡大病救助体系,重点对低保对象、五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及患重大疾病人员实施救助。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扶持城乡贫困人口等及遭受自然灾害的人群。
农有直补
“十二五”以来,累计组织发放惠农补贴资金51项,发放金额9.3亿元,惠及居民545.9万户次。拨付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补资金8676万元,涉及项目715个。取消乡财县管,实行扩权强镇。通过赋予镇(街道)财政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增强了镇(街道)财政自主管理能力和发展动力,201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过亿元的镇(街道)已达6个,其中,暮云镇收入超9亿元。目前,我县正在全力推进“6个功能分区”工作,将更加有利于统筹各方资源、最大限度生产力和形成强大的区域带动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进一步加强,2013年被评为全国三资管理先进县。农林水事务县级投入比重不断加大,累计投入40.47亿元。做好了良种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7093万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累计发放农机补贴资金3296万元;稳步推进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共审核财政农业专项资金2547笔,共计报账金额5.72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81亿元,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先后在春华、北山、、金井、高桥、口、白沙等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工程、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土地治理项目,支持了湘丰茶业有限公司、金井茶叶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新建厂房、更新设备,改、扩建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销量明显增加。
住有宜居
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农村公建设、养护项目资金1亿元,支持19个镇通村公建设,涉及300多个项目,完成里程530.7公里。县财政投入资金1209万元,对988户生猪养殖户粪污治理的自建净化设施进行补助,治理猪舍面积30.23万平米。全面推进建设“国家生态县”,投入生态补偿资金3.46亿元。率先在县域内划定畜禽养殖业养殖区、一级养殖区和二级养殖区。2011年我县财政投入1668.5万元,治理存栏10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1271户,治理面积41.71万平方米。2012年县财政投入2734.4万元,对佳和、鑫广安、天府、兴顺四个大型养殖公司进行了重点投入和重点治理,全面治理了我县13个镇存栏50-100头生猪养殖户产生的污染,治理面积约60万平米。通过近年来的治理,我县人居逐渐改善,河流水质明显提升,居民幸福感日益增强。2013年10月我县通过环保部“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长沙县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考核验收的国家生态县,实现我省国家生态县“零”的突破。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