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梦见洗头“小区配套设施齐全,住在这里让我感觉融入了长沙这座城市,找到了归属感。”8月27日,住在长沙高新区麓城印象公租房小区的物业小哥姜安宁对记者说。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快递小哥、物业人员、产业工人……为城市辛勤付出的他们,很多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属于长沙“新市民”,他们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8月27日从长沙市住建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长沙共有市区投资建设公租房1.74万套,各类园区建设公租房4.5万套,除为本市户籍住房困难群众提供保障性住房外,也为环卫、公交、产业等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一大批公租房,解决超10万名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让他们在长沙安居乐业。实施公租房精准保障,着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为“新市民”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公租房“长沙模式”正逐步形成。麓城印象小区,是长沙近年来新建的公租房项目之一,有公租房1500多套。姜安宁来自益阳安化,在麓谷一家物业公司上班,他们一家在这里已经住了7年。在姜安宁家看到,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两间卧室一南一北,阳台宽敞明亮。“我和爱人住一间,孩子住一间,虽说不大,但也温馨。”姜安宁说,能够住着这么好、这么便宜的房子,还有家人陪伴,“真的很,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同样住进长沙公租房的还有公交司机单学华。“我2003年从岳阳来长沙做学徒,后来在湖南巴士成了一名巴士司机。”记者见到单学华时,他正打算出门去上班。单学华告诉记者,他刚来长沙时在河西租了个单间,月租700元。随着结婚生子,他的经济压力陡增,曾萌生离开长沙回老家的念头。“2015年,我们一家三口搬进了谷山庭院公租房小区。47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厨卫配套齐全。”单学华说,公租房租金每月5元/平方米,再加上物业费,一个月只需支付300多元。像姜安宁、单学华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长沙还有很多,他们为城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或是忙碌在各企业生产线,为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由于收入较低,很难在长沙买房,甚至租房也感觉“压力山大”。从2015年起,长沙市把他们纳入公租房保障体系,实施精准保障。市住建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沙市区共为环卫、公交、市政等行业职工配租公租房3200余套;各园区建设公租房4.5万套,主要为园区企业提供产业配套,入住者大多为外来务工的产业工人。在长沙经开区漓湘东以南,长珠高速以东,作为湖南最大公租房项目,长沙经开区产业员工生活配套园项目目前已基本完工,该项目主要对园区周边企业员工配租;不远处的蓝思科技黄花生产公租房则主要对蓝思科技内部员工配租,这两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预计可解决近3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据统计,近年长沙经开区、长沙县共实施公租房项目逾50个,筹集房源16544套,每年可解决中低收入人群近6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入住对象包括蓝思科技、广汽菲克、住友橡胶等50余家企业的员工。除了租金便宜、上班方便,姜安宁另一个“幸福的源泉”,便是儿子姜泽怀顺利入读了麓城印象旁的湖南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从家到学校步行只需5分钟。在雨花区,新建的育新二小下个月就将开学投入使用,新招收的300名新生中,有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市住建局住房保障规划项目处副处长李毓辉介绍,通过筹集、租赁、购买等多种方式,长沙积极为环卫工人、公交司机、产业工人等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稳定、宜居的住所,让他们感受到城市家的温暖和快乐。“承租单位还为公租房配备了空调、热水器、燃气灶和常用家具等,让他们可以拎包入住。”李毓辉说,公租房每月租金4至8元/平方米,切实减轻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经济压力;入住者还可以实现与本地户籍保障对象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教育、医疗等都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