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生产一条新闻,却让6亿中国人看新闻只用今日头条!他不懂,但他用成功告诉我们传媒老炮和BAT巨头在新闻上是纸老虎!实现这一切,张一鸣只靠“选择”这两个字——2016年终思想盛宴(一)
今日头条2012年3月创建,于2012年8月发布第一个版本,截至2016年10月底,累计6亿的激活用户,今日头条日活已经超过6600万,月活1.4亿,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则超过76分钟,按照第三方数据公司QuestMobile的统计,在人均时长上仅次于微信。
今日头条创始人是一个80后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张一鸣。一个纯粹的理工男,没有做过一天,为什么居然能够做成中国最大的媒“”。
现在挺大岁数不结婚的大男大女实在是太多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是他们选择太少,恰恰是他们选择太多。在以前,当我们结婚只能在身边认识人的圈层选择的时候,结婚成为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因为如果我们不迅速选择,很可能被别人捷足先登。而现在当我们利用3秒的摇一摇就能认识这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异性的时候,选择成为了我们最大障碍。
每天一睁眼,你必须面对电视、、互联网、自人、朋友铺天盖地推送过来的各种信息。很多人微信朋友圈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因为里面的信息实在是太多,已经对我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形成干扰。
你必须承认,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物质、信息、文化过剩的时代,选择困难症正在让我们失去选择的主动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到属于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是一件成本巨大、奢侈又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有了以上困惑,你就知道了今日头条的价值。今日头条针对的恰恰就是我们面对信息无法选择的痛点而产生的一个平台应用。
张一鸣说:“很早以前,我在想,比方说我们看电视,其实很多时候放的节目,并不是我直接感兴趣的,我希望有一个台,打开的时候就是我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早晨讲一下创业公司的新闻,国际上有什么互联网新产生,晚上的时候讲一下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白天打开的时候可能讲互联网的最新技术。但是并没有这样一个互联网台。虽然央视财经经常报道互联网,并没有互联网台,当然我其实不仅喜欢互联网,我可能对地理也感兴趣,我希望有一个台,周末的时候可能就放一下南太平洋的纪录片。但是并没有这样一个无论或者,因为用人挑选内容的话,不可能给每个人不一样的内容,因为除非你是一对一服务,每个人配备一个编辑。”
在张一鸣看来,信息爆炸时代用户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是人们最大的痛点,有痛点就有商机,而解决这个痛点的办法就是两个字“选择”,代替用户来从海量的信息中选择。这种选择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基于一种十分准确的算法,根据用户阅读习惯和喜好,选择推送用户最喜欢的新闻或者是信息。就像今日头天的核心价值观“你感兴趣的才是头条”!
但是,面对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传统的人工的编辑方式,足以让编辑累也难以完成,解决方式只能通过机器来进行“选择”,于是张一鸣自创了一个叫“机器分发”的概念。晚上当你睡着休息了,机器就会按照你的需求抓取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在你醒来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你推送你最需要的信息。
“ 机器并不是一个凭空做的。它是通过了解你和大众的兴趣,然后再根据你和你相似的人群的兴趣,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给你,所以我们把这个叫做机器根据你以及大众的信息,进行推荐的过程,所以叫做机器分发。这就是今日头天产生的基础,也是今日头条传统的信息分发的模式。”张一鸣说。
格局决定一切:要想创造一个现象级的企业,必须要原有的规则,只有原有的规则,新进入的企业才会有机会,否则就会成为原有规则的品。
张一鸣紧紧抓住现代人对信息“选择”困难症,运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原有选择编辑信息的模式,一个现象级的公司应运而生,无法!
其实,仔细研究分析张一鸣的今日头条并没有什么大的技术创新,紧紧是“选择”对了“选择”的痛点。但是, 在今日头条出来之前,在张一鸣前面有三座大山,第一座是BAT,第二座是以搜狐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第三类是传统的新闻战线老炮,他们都在做跟资讯、新闻相关的事,可以说最应该成功应该是他们?可是,为什么不是他们呢?
为什么不是BAT,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还是要从“选择”入手,而这个选择是选择时机的问题。对张一鸣而言要做今日头条这样想法已经很久了,但是,张一鸣并没有马上去做,他在寻找时机。
张一鸣说:“在2008年底我开始有这个想法,但是我看有这个想法人最早是在1995年,在MIT实验室提出这个概念,后来每隔两三年就有人尝试,但是都不成功。2008年的时候,我再次研究了一下这个方向,我发现业界还是没有成功的尝试。
2010移动互联时代,2012年初智能手机成为一种信息最主要的传输介质了,在这个时候张一鸣意识到今日头条出世的时机到来了。“在手机上更好地能够了解一个人的信息。更快速、便捷、个性化、信息反馈,很大程度取决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 在张一鸣看来,今日头条能有今天的成功就是因为“选择”好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天时”和智能手机全面“普及”这个地利。而遗憾的是BAT三巨头除了腾讯用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的站台票之外,百度、阿里巴巴都没有借势移动互联时代。
其实,作为百度是最有机会做成今日头条的,因为百度的诞生就是基于人们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李彦宏把更多是经历放在了竞价排名上,而忽视了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对用户信息选择的需求变化。
搜狐的张朝阳曾一度倾其全力打造搜狐新闻,但是了网易、新浪等巨头的全力阻击,作为今日头条要想和这些巨头拼,也只能成为炮灰。而张一鸣再一次通过“选择”避开了大佬们斗争的主战场从新闻移动客户端。
“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这是今日头条的选择,它选择了移动端内容分发渠道, 张一鸣成功的另辟蹊径选择做移动设备的信息搜索,成为移动设备中的百度,抢先布局移动互联的新闻搜索。
为什么、这些传统的老炮没有做出今日头条,这个道理很简单,这些传统他们把BAT和搜狐、网易新闻客户端视为对手,而他们进行的策略是模仿式的防守,没有创新式的进攻,他们仅仅是将原来的内容互联网化而已。
格局决定一切迟忠波:今日头条张一鸣的成功再次印证了,性的创新永远不是来自本行业,更不是来自于你仅仅盯着的对手,而是和你毫无关系的、跨行业的人。
对于,如何翻越三座大山,张一鸣作客财经频道《对话》时候是这么总结:“我觉得这个背后的原因是行业的选择,所以我们如果回过头来看,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信息很少,所以当时不论是雅虎也好,还是搜狐也好,都是网站,叫做网站目录,把各个站点列出来,搜狐、雅虎都是这个起来的,信息越来越多之后,站点的已经不够了,开始内容,就是门户,从站点到内容,内容更多了之后,就用分类浏览的方式已经不够了,就出现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在信息更爆炸之后,就成为一个强需求。搜索引擎之后我们发现信息需要在熟,就像社交网络,因为除了的信息之外,还有分众的信息,就是在熟人之间需要信息,在此之后,我们发现除了根据社交关系,除了根据地理,除了根据用户的喜欢程度,信息还要能够更个性化的不仅是分众在熟人之间,还要考虑熟人因素,要考虑兴趣因素,所以就出现了推荐引擎,就是今日头条。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行业演化带来的结果,所以应该说不是头条出现了,也会有别的产品出现。”张一鸣谦虚的总结,今日头条是时代的“选择!
格局决定一切 迟忠波: 曾经很多创业者感叹,有BAT这三座大山在前,任何创业者都无法逾越,但是,张一鸣的今日头条就是做成了。这也告诉我们,BAT的巨头不会是五项全能,在垂直细分领域,我们依然还是有很多机会。而这个机会是因为张一鸣掌握了“选择”这门独家秘笈,选择已经是创业和人生成功最重要的法宝。
日本最大的企业是优衣库,优衣库不生产一件衣服,它只是一个平台,它所有的衣服都是由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生产。品牌逐渐消失,品类逐渐崛起正在流行。用户来到优衣库买衣服不会看品牌,因为他们详细优衣库“选择”的能力,优衣库可以帮助用户选择最能质量的衣服,优衣库可以为用户选择最新款式的意义。而用户,只需要在这里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