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小傳海德名園是鬆江區方鬆街道的一個居民區,該居民區黨支部依托社區黨建平台,動員具備醫療知識資源的黨員、志願者居民,成立居民健康管理小組,形成社區老年居民自治平台。海德名園活動室裡,醫生黨員為居民健康“把脈”。本報記者趙立榮攝
2016年,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在上海舉行 “中國國家日”活動,海德名園小區接待了部分參會嘉賓的考察。時任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干事奧萊格·柴斯洛夫體驗了小區居民健康管理小組的活動后說: “這個小區就是我理想中的小區——居民們有健康管理意識,並且形成了組織模式。希望大家能保持下去,而我會努力把這種健康社區的模式向全世界傳播。”
這個被世衛組織官員點贊的小區,是老年養生圈裡的一股。居民區黨支部引導社區裡的老年人組建社區健康自管小組,巧用社區人才資源庫助力社區自治,以全面健康促進創新社區治理,營造一個 “人人健康,家家樂活”的宜居社區,讓居民逐漸養成健康養生的生活習慣。
柴斯洛夫來到海德名園的時候,看到了一群龍精虎猛的老人。居民信成德說: “我今年63歲,每天堅持跑步,還會定期參加馬拉鬆比賽!”柴斯洛夫表示贊賞。老信掏出一塊半程馬拉鬆比賽獎章相贈,作為留念。
79歲的老爺子顧亞男會耍太極拳。他每天早上7點准時出門,提著小小的收音機,來到居委會門前空地打太極拳,下雨天則 “轉戰”居委會一樓大廳。一開始是一個人打拳,后來帶動七八個小區居民一起打。高翠珍是居民區的保潔阿姨,每每看到正在練拳的人,羨慕不已: “等我退休了,也要加入太極拳的隊伍。”
還有居民對柴斯洛夫表示: “我喜歡每天走計步數。” “我喜歡爬樓梯鍛煉身體。”柴斯洛夫忙說: “上樓可以爬爬樓梯鍛煉身體,但下樓盡量坐電梯,保護膝蓋。”
柴斯洛夫說: “曾經,我也是一個管理著3500人社區的社區醫生。我的工作就是讓社區居民不生病或少生病。我很高興在上海看到我的夢想正成為現實。”
夢想照進現實,靠的是黨建平台。海德名園居民區黨支部徐寶娥說,黨支部通過調研發現小區內有醫生和護士共20余名,其中不少是黨員。經過征詢意見,大家都樂意義務為居民提供健康咨詢等服務。於是黨支部積極搭建平台,成立了居民健康管理小組。
組員季德輝出身中醫世家,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小區居民開養生講座,還將養生體會與經驗打印后,無償送給居民分享。
居民張宏是方鬆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每周四13時至16時,她在居委會大廳接受居民醫療咨詢。今年2月,居民顧唯佳由於腳上做了手術需要換藥,約了張宏上門幫忙,但天公不作美,約定的當天下起了大雪,張宏卻仍堅持冒雪出門赴約。
居民區黨支部在小區裡打造了“健康小屋”,購置體檢儀器供居民使用,並對接社區基層醫療互聯網平台,與家庭醫生進行線上溝通,讓居民真正實現不出小區就能享受到健康體檢。
世衛組織的資料顯示,目前大部分國家對衛生的投入中,95%用於疾病治療。而上海的社區公共衛生建設體現了從治療投入到預防投入的轉變。
每天兩包煙,每頓必有酒,這是黨員居民周士銀的生活習慣。由於居民區營造了健康管理的氛圍,周士銀加入到健康管理小組,決定戒煙。黨支部會議和小組活動搞到一半,他還是忍不住溜出去抽上一支煙。組員們發現后,沒有立即指出,而是將他推薦為小組長,希望以這份責任推動他戒煙。在這樣的氛圍中,老周成功戒了煙。他很自豪: “不僅體重控制住了,血壓也恢復了正常。咽喉炎好了,小孫子和我也更親近了。”